2020.06.21 星期日
五月初一
庚子年 【鼠年】
壬午月 乙未日
夏至,古时又称“夏节”“夏至节”。古人说:“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至者,极也,故曰夏至”。太阳运行至黄经90°时为夏至交节点,一般在公历6月21-22日交节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。
“骄阳渐近暑徘徊,一夜生阴夏九来。”
2020年6月21日5时44分,
夏至节气。
《三礼义宗》中说:
夏至为中者,至有三义:
一以明阳气至极,二以明阴气之始至,
三以明日行之北至,故谓之至。
即夏至的至,
一代表阳气鼎盛,二代表阴气萌生,
三代表阳光直射到最北的位置。
《夏小正》:时有养白。
所谓养,即长或永之意。
也就是仲夏时,经常有白昼特别长的现象。
之所以说是“时有”,
说明那时还没有意识到每年必然如此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称:夏至,五月中。
《韵会》曰:
“夏,假也,至,极也,
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。”
《汉书》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
夏至阴气起,君道衰,故不贺。”
在古代,到了所谓阴气至极的冬至,
人们相互道贺。
而在阳气饱满、万物方盛的夏至,
却并不道贺。
夏 至
物 候
Summer Solstice
古代,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:一候鹿角解,二候蝉始鸣,三候半夏生。
夏 至
习 俗
Summer Solstice
求雨止雨,皆为庄稼丰收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
《周礼·春官》载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意在清除荒年、饥饿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麦收,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报”。
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:“夏至日,祭地,皆用乐舞。”这个祭祀仪式至今有遗存。在夏至节,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、田婆之俗,即祭土地神,祈求农业丰收。
北方多旱,夏至期间流行求雨,祈求风调雨顺。
不过,要是雨水过多,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。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。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。
吃面吃瓜,消暑还靠冰镇
史料记载,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。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,但吃面却是共同的。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,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
按照老北京风俗习惯,每年夏至就可以大啖生菜、凉面了,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,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,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。清人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记载,此日京师家家食冷淘面,即“过水面”。
夏至这天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、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之意。有谚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”吃过馄饨,还要为孩童称体重,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。
夏至时节是瓜季,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,品尝西瓜。西瓜、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。烈日炎炎,比水更解暑的是冰。
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,冬季储冰,夏季取用。唐代张仲素《杂曲歌辞·宫中乐》:“江果瑶池实,金盘露井冰。甘泉将避暑,台殿晓光凝。”可以看出宫廷中食用冰镇果实消暑的情形。
夏 至
养 生
Summer Solstice
忌夜食生冷:夏季夜短,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,腹中常冷不易消化,生菜、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,夜间尤其要注意。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、面、生冷、黏腻之物,否则可见腹胀、吐泻交作等病症。
忌空腹饮茶:过多饮茶,尤其是空腹饮茶,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,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,咸味引茶入肾,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,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。因此,夏季饮茶,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,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。
忌夜卧贪凉:中医认为“头乃诸阳之会”,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,夜卧吹冷,极易导致阳气折损。因此尤其要注意,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,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、面瘫、关节疼痛、腹痛腹泻,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。
夏 至
诗 词
Summer Solstice
咏廿四气诗·夏至五月中
【唐·元稹】
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
龙潜渌水穴,火助太阳宫。
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
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
夏至
【宋·张耒】
长养功已极,大运忽云迁。
人间漫未知,微阴生九原。
杀生忽更柄,寒暑将成年。
崔巍干云树,安得保芳鲜。
几微物所忽,渐进理必然。
韪哉观化子,默坐付忘言。
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
【宋·杨万里】
登台长早下台迟,移遍胡床无处移。
不是清凉罢挥扇,自缘手倦歇些时。
夏至已至,
父爱如阳。
当夏至遇上父亲节,
祝全天下的父亲:身体健康,万事胜意!
编辑:彭彦华
审核:郭炳田
校对:杨 洋